close

從九月算起的話,小黎上小一已經兩個月了。從八月的適應期開始算,那就是三個月了。

 

小黎在幼稚園時令我擔心的表現,在進入小學後,一如我之前大膽預期的並未出現(或只是還未出現?)。原因我認為有數個:

 

1. 小學部的學生來自各方,異質性較高,皮蛋自然也多,小黎相比之下,只是小巫一枚。

 

2. 小學部的老師常需跟家長面對面溝通,因此對於處理學生之間的糾紛與管理學生常規較具專業立場與實務經驗,家長也比較尊重小學部老師的處理方式。

 

3. 小學的課程安排較具結構性,學生的手跟腦都很忙,所以比較沒時間感到無聊而搗蛋。

 

4. 小學有班際競賽,所以老師較能藉由團體的壓力或所謂的團隊榮譽感讓小孩配合。

 

總之,兩、三個月下來,小黎在學校是這樣的:

 

1. 適應媽媽在學校

 

一開始看到我在司令台講話時,就直接從班級中大喊媽媽,然後跑上來抱住我的大腿,令我不知如何是好。後來是校長在旁小聲的告訴我,繼續講我要講的,就當他是一隻小無尾熊或一個掛在身上的配件就好。而小黎的外籍班導三兩下就把小黎的個性摸得很清楚,所以同時也趨前跟小黎偷偷說,如果一直黏著媽媽,那天就沒有辦法當小幫手囉!小黎就趕快回去了。而所謂小幫手,是老師每天按照孩子的表現選的,一天最多只有兩位,可以幫老師的忙!

 

後來小黎慢慢進步,看到我在校園裡走動還是會衝過來大叫並抱我,不過抱的時間越來越短,且一聽到上課鐘響就會趕快衝回去。

 

2. 班級活動

 

小黎覺得小學的課程比幼稚園好玩多了,一如姊姊之前告訴他的一樣。而且下課就可以出去放風,挺自由的。外師也很好笑,而且他常常得到獎勵(在每天的記點制度中,他有好表現就可以自己去把自己的顏色位階提高一階,最高的是金色。所以他回來常會很高興地說:"今天我又 own gold 了!" 這位外師剛好是很欣賞體能好、頭腦靈活的小朋友,所以跟小黎很投緣,而他穩定不隨意變動且切實執行的獎勵制度,也讓尚需他律的低年級小孩有所依循。中文課程方面,中師非常愛小孩,也很會講故事,所以很多課程都會帶入繪本與故事,加上在小學部一年級的英文功課也不多,在學校也不會一直需要練習寫字,所以小黎覺得小學真是比幼稚園好玩多啦!

 

小黎唯一的罩門是音樂課。他從在幼稚園就很討厭音樂課,因為音樂課會要他們練直笛、彈手風琴、練唱遊律動排隊形以呈現哩哩扣扣的表演。來教音樂的老師一星期來一次,每次都得有進度,所以壓力不小,管小孩便難免像在管軍隊,無法和顏悅色。對於幼稚園的孩子來說,我覺得學直笛、手風琴有點太難,畢竟在小學,直笛是三年級才開始學的。可是我所知道的幼稚園,都因為要出表演節目給家長看,所以幾乎都會要小朋友學這些,對小黎來說,這就是扼殺他對音樂的興趣,有些可惜。

 

小學的音樂課,一開始就是教唱國歌、國旗歌、校歌,接著是音樂課本上的唱遊。小黎是手作型的人,他對於介紹各種打擊樂器時,老師帶來給他們摸一摸,覺得有趣。其他的部分,他則說:「音樂課不夠忙,所以我覺得很無聊。」我當時按照手邊的一本美國的親子教養書上的步驟,跟他坐下來談,拿出紙筆(很重要!)很誠懇地跟他說我們現在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在音樂課上的行為,讓老師無法專心教其他小朋友,媽媽也壓力很大,因為那個老師快要生小baby了,她是媽媽的朋友。我請他想想看,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他每說一條,我就把它寫下來,不管合不合理,都先記下來。接著我也說說我想到的辦法,也寫下來。最後我們達成共識:

 

a. 小黎在音樂課上不搗蛋,是幫忙爸爸和媽媽。

b. 爸爸媽媽也會幫助小黎,讓小黎知道音樂課在做些什麼,幫助小黎慢慢喜歡音樂課。

c. 媽媽會跟老師溝通,希望老師能多設計一些好玩的活動,或是讓小朋友有事做,可以「比較忙」一點。

 

我也告訴小黎,如果有同學不喜歡PE,就決定不去上,那誰來負責照顧這位同學的安全?小學的這些科目都很重要,音樂課也很重要,如果他上課的時候不學,那回家以後媽媽就得自己教小黎,這樣小黎回家以後就不能馬上去玩。

 

後來,小黎上音樂課時就比較有進步。雖然仍不說不上喜歡,但也就是跟著去上了。

 

3. 注音課程

 

暑假的時候我化整為零,帶著小黎學寫他的名字。雖然很強調筆順,但是到了九月他開始正式上學以後,就全還給我了。因為小璞以前寫名字時也是這樣,所以我知道大致在學國字以後,他會自我更正,於是也就不再堅持。

 

注音呢!八月的時候他還有1/3 的符號認不出來,當時我真的是很緊張。所以便想辦法要讓他接觸注音。例如:一天寫一句跟他生活有關的話--可是是用注音,讓他讀出來。還有睡前跟他玩怪獸對戰--就是在本子上各自畫一隻自創的怪獸,然後以口述的方式說出自己的強項及攻擊,輔以紙筆邊講邊畫出攻擊路線。我當然是對怪獸攻擊完全沒興趣,但是我會幫我的怪獸取一個名字,當然也是用注音寫啦!而在我的怪獸有名字後,小黎就會也想幫他的怪獸取名字,這樣他就必須要拼寫。所以在我的半協助之下,每天他會讀到兩隻自創怪獸的名字注音。

 

有一次我要幫他拼寫出 "火焰怪",結果我很認真的在念ㄏ-ㄨ-ㄛ-ˇ時,他已經寫了個國字 "火" -___-" 還好心地跟我說:「這個不必寫注音了啦!」

 

九月正式開學了,小黎回來後說他的字跟注音在班上都算是很差的,所以我覺得這樣注音接觸得還是不夠,便開始拿出繪本,每晚睡前的怪獸大戰改成讀繪本,一人念一句,接念句子。但是,拼讀注音對小黎來說很吃力(因為還有符號不認得呀!),所以十分鐘只能念個三頁~四頁,就這樣啦!不過我還是要鼓勵他:「我們一次讀得比一次快了耶!」

 

而注音的功課,小黎一開始常常會懶得寫。一方面是覺得一行很多,再方面是因為他寫不漂亮,所以寫了一行交給老師改以後,有2/3是都要擦掉重寫的。中師也不急,後來就讓他從兩個字開始寫起,接著寫半行,經過快一個月後,小黎的手部肌肉慢慢適應了,他才跟大家一樣寫一行。當然啦~他的字還是沒有辦法寫得漂亮到可以去給老師蓋獎勵印章,但是小黎會自己比較以前和現在,告訴我們:「我以前都只有甲或甲再兩顆蘋果,現在我有時候會拿到甲上!可是還沒有蘋果!」「很棒啊!小黎進步好多喔!!」這是肺腑之言。

 

因為小黎九月一開始時,連聯絡簿都抄不完,要回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看聯絡簿整理要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的作業。好不容易解釋清楚了,他還是不做。問他為什麼不看聯絡簿,他說他看不懂注音。所以我就要到教室陪他讀聯絡簿上的字,讀懂了,他才知道要去找簿本放進書包。就這樣,很多大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對於孩子來說都是要一步步學習的!

 

到了九月底,小黎終於會讀聯絡簿,放簿本進書包了!我這才鬆了一口氣!同時,小黎讀注音的速度也的確進步很多。十月某日,他跟我要了一本空白的筆記本,說他要用注音「寫日記」!我當然是感動到差點沒掉眼淚!也大大的讚美了他一下!原來,他是因為去了佛光大學抓到鍬形蟲,覺得這次旅行很值得紀念,所以就在本子上寫下ㄈㄛˊㄍㄨㄤ ㄉㄚˋ ㄒㄩㄝˊ 我總是畫個大餅給他看:「我保證你在萬聖節之前,注音一定會很厲害!而且從十一月開始,你們就要開始學國字了耶!會寫國字以後,還可以寫信給媽媽、給姊姊,好厲害喔!」

 

4. 其他

 

a. 穿內衣

 

小黎九月剛開始要穿制服時,頭幾天是不肯在襯衫裡面穿背心。因為他幾乎沒穿過背心,覺得那是一種很奇怪的衣服。後來是穿了背心以後,在學校覺得熱時,就把襯衫的扣子全部解開,老師看到這麼「率性」的小孩,真是啼笑皆非。後來老師說要過去幫他扣,他才說不要,要自己扣。後來我們讓他選擇穿襯衫時,裡面要不要再加背心,他說這樣穿會比較熱,但是比較舒服。所以穿背心的事情終於解決。

 

b. 午睡

 

小黎不習慣趴睡,所以午休時間總是不睡覺。頭幾天我問他為什麼不睡,他說,老師說會有糾察隊來巡,他想看看他們有沒有來...-__-" 後來老師看他連趴也不趴下來,就乾脆讓他午休時間幫忙記名字,但是其實晚上回家時,我們知道小黎已經累了。有一天,我問他說,你知道為什麼老師規定你們全班一定要趴著睡,而且眼睛都要閉起來嗎?結果小黎想一想說:「我知道。為了要得獎牌。」(哇~小孩立刻知道整潔秩序班際比賽的精髓啊~)當然我還是要導正他的觀念,告訴他這樣下午才有精神云云。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他還是不午睡(跟我小學時一樣)!

 

c. 遭遇糾察隊

 

有一天,小黎快午休時跑來找我,後來回教室時遇到出來記名字的糾察隊,糾察隊問他幾年幾班幾號什麼名字,小黎有點害怕,但是他知道被記名字的話班上會被扣分,於是便很賴皮地回答:「我為什麼要告訴你?!」糾察隊大概沒遇過這種學弟,最後就....:「你趕快回教室去!」

 

d. 生病

 

小黎十月時曾被班上同學傳染,病了一個禮拜,五天都在家裡。前三天是一起身就頭暈,所以真的就是躺著,吃不多,不多話。到第五天精神比較好時,我跟他說之後他要補作業。結果爸爸說,當天小黎吃完早餐後就主動說:「我要去寫功課了!」爸爸真的是太感動啦~

 

e. 收別人的抽屜

 

小黎會整理自己的學校抽屜,但是這幾次放學時,卻看他在整理別人的抽屜。原來是他們是屬於同一組的,如果組員的抽屜太亂,會影響整組的記點......小黎一方面熱愛自由,討厭被管,但他天生的內在秩序感,卻讓他那麼容易地被規則制約。看著孩子成長,我還是覺得自己每一天都有驚奇啊!

 

f. 馴化

 

小黎現在似乎比較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爺爺說,現在如果斥責:「不可以!」他會馬上有反應。以前好像比較搞不清楚狀況。長大,也許就是這麼回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kecoin 的頭像
    fakecoin

    鐵壁山莊 since 2004

    fakeco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