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念同系,但我的離開不是沒原因的......

我很佩服鐵壁的分析力,對於他的見解上報也與有榮焉,但是......我還是沒去看內容,避免消化不良。

【聯合報╱陳潁峰/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候選人(新北市)】
2011.04.08 01:45 am
 

近來國光石化引發政壇人物關切,蘇貞昌與蔡英文皆表達反對立場,馬總統亦前往彰化關切。其實真正的政治人物,與其關切少數個案去留,不如建立負責的決策體制。

這次國光石化事件,蘇蔡兩人的反對立場,其實與陳水扁當年反核並無二致,這種行為,除了消耗社會運動的能量外,更是大開民主倒車,因為這種決策模式,是以政治人物的權力凌駕業者與地方居民,把利害當事人排除在決策圈外。

從歷史觀之,蘇蔡兩人對於環保的立場顯然相當搖擺,但在國光石化與中科爭議中,問題並不是出在他們是否從開發主義中覺醒,更嚴重的其實是他們對於「反對多元民主」的心態。

在他們擔任正副院長的任期中,兩人對環評中的民主決策程序皆感到相當不耐,動輒打壓草根人士參與決策。因此,蘇蔡如果真心對過去支持中科與國光石化的立場感到悔悟,應該要從建立多元的決策體系著手,而非又把決策權攬在自己手裡。

政府組織的改革需要時間,但在體制尚未改革之前,政治人物至少可以做到「多元審議」以及「提升問責」。一方面政治領袖應當建立審議的平台機制,針對國家發 展方向先行展開討論,並開放民間參與;另一方面,對於執行審查的機構如環評會、區委會等機構,必須給予職能上的尊重,虛心將這些機構的建議,作為國家發展 的風向球,類似吳揆的「白海豚會轉彎」說法,就是一種對問責機構職權的侵犯。

在國光石化案中,值得借鏡的是謝長廷院長的作法,在2005年謝長廷責成永續發展委員會評估台鋼與國光石化兩案,他並以永續會的決議為主體,裁定碳排放與 水資源必須要獲得妥善解決,政府才能支持該兩案。當時的謝長廷做到了「統合規劃」與「尊重審議機構」,跟後來的蘇貞昌、蔡英文、吳敦義以政治力催逼政府效 能的手法,可謂高下立判。

負責的政治人物,關切的是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不是為少數個案發聲;蘇蔡兩人反對國光石化,只說明了他們對於石化業的立場有所轉變,但我們更關心的是,這兩人的「反民主立場」是否有所轉變呢?

【2011/04/08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連結:http://udn.com/NEWS/OPINION/X1/626032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keco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