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上午,我去 Y 幼稚園參加了園所舉辦的 Easter Egg Hunt 活動。整個感覺,可以歸結為--> 裝肖維。

 

我想應該是我個人的問題比較多。

 

1. 園所規劃先讓大中小班的小朋友都坐在一個大圈圈裡(像個蛋吧?),而小黎對於這麼近距離的肢體接觸是很敏感的,免不了會跟附近的小朋友有小衝突(畢竟還有本來不是他們班的小朋友一起擠來擠去)。

 

2. 一直有小小朋友在教室裡哭,哭得讓人心煩,而老師都在忙活動,不可能有人去帶這幾個小朋友入活動,所以爺爺就只好從頭到尾顧著小朋友。

 

以上兩點應該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讓大中小班的活動「分開」辦的話。畢竟小朋友差一歲心智能力就差很多了,每個活動都把大家湊在一起,就是會非常混亂。

 

3. 邀請家長來參加,卻沒有安排任何角色給家長,家長就變成在旁邊照相,無法參與任何活動,感覺很奇怪。

 

4. 這點也是我最感到不舒服的,就是: 主導活動的都是外師。而在家長那麼多、現場就已經很吵雜的情況下,外師帶活動時也只有辦法號召一半的孩子參與,另一半的孩子也許是英文還不夠好、聽不懂、或是根本聽不到外師在說什麼、或是被爸爸媽媽吸引走了......。面對這麼小的孩子,又要全講英文,外師所能帶的,就只有唱、跳、遊戲,而這類的團體遊戲對小黎來說剛好沒有吸引力。他喜歡的是老師能提出一些讓他能動腦的問題,或是老師能對主題有更深入的探討。而這點,幾乎非用中文不可。

 

加上看到小黎現在的外師帶活動,我個人覺得真的不是很有魅力,一定無法吸引小黎,所以看到小黎不投入的程度,我其實不驚訝,但是真的很難過。我質疑自己把他放在全美語幼稚園的環境,究竟是對是錯?小黎偶爾回到最初的那個幼稚園找老師同學時,同學對他總是熱情擁抱,可是在小學附設的幼稚園中,他們的目標是把他們訓練成上小學時安分守紀、英文不必老師操心的孩子。但是我希望孩子在幼稚園階段多去探索,用自己的母語可以表達、學習的東西必定更多、更深入,小黎跟同儕之間也才能自由的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溝通。小黎現在讓人頭痛的搗蛋或是外師所謂的「難以專注」的行為,會不會正是因為他真的不喜歡這種不便利他溝通的環境所致呢?

 

小黎這班的中師,花了非常多的心思,一件一件事跟小黎溝通,她也告訴我,私底下跟她在一起的時候,小黎非常能長時間專注在自己的事上,不論是拼圖、看書、堆積木......都是,但是就是跟同儕相處時,意見不合就容易動手。當然他已經進步很多,也越來越有禮貌,但是真的親眼看到他上課的情形(感覺上就是盡量讓自己放空、等時間過去放學就好,沒有什麼主導性,僅有20%的時間會湊過去聽老師在講些什麼,這樣是叫「行屍走肉」嗎?)心情實在是很沉重。我真的很希望自己沒有看到這一切啊。

 

今天早上,我問他喜不喜歡上現在這個外師的課,他果然說不喜歡。之前幼稚園的女外師在他心中的評價比較好。唉! 我希望我看到的不是小黎平常上學情形的全貌,也希望現在還是小黎的過渡期。再觀察一陣子看看吧........ 唉......

 

 4/10 後記:

鐵壁的看法是,換個角度想,也許小黎現在需要的,正是適應比較「無聊」的 routines 與規範。畢竟他不可能總是遇到說學逗唱樣樣精通的老師,他必須學習即使在他覺得無聊的情境中,依然尊重其他人。另外,就他以前帶小黎去上學的經驗,不管是哪個幼稚園,他一概嚷著不要上學,所以我也不必過度美化過去的記憶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keco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